老油条 0224

楼下有一家卖油条的,夫妻两人五十多岁,家有一儿一女,两个孩子偶尔会在夫妻俩出工的时候过来帮忙。每周我会去买一次油条。一天,听夫妻俩说,他们做早餐有二十多年了。二十多年,有的人可能是吃着他们的油条长大的。

一个生意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成为那个区域文化的一部分,我想,是不是会有不少人回忆起楼下的油条,不必是专属的回忆,总会伴随着其它事情,比如上学的路上。现在很多企业在讲文化,他们的企业文化比不了这个早餐的文化,润物细无声,街边的老油条早已印刻在街坊人的骨子里了。

现在的小商家,靠着一买一卖维系着小生意,一切只发生在交易的那一刻。他们并不会如炸油条的老夫妻那样,在某个早晨问我是否养花,他们做豆腐脑剩下的豆腐渣可用作肥料。在老夫妻的哲学里,交易只是一根线,将邻居与油条的摊子联在一起。

街边有许多的门头房,经营不善的,不断的换来换去,同一个店面,也不知道换了几手的店主。我想,这些换来换去的店家肯定不会努力的记着来往的邻居们的。没有熟络的邻里的情感,很难在街坊里做好生意的。

早晨去买油条的时候,经常听炸油条的老夫妻说起哪个顾客会来买什么,买回去给谁吃等,这都是老熟的顾客在能给摊主留下的印象。

如果说经营摊位久了会产生街坊的感情,那么,下面说到的这位是真的用心在做生意了。

每个小区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寄存快递的店面。我家楼下就有一家。这家快递寄存不仅服务周到,待人热情,还能记住大部分顾客的电话号码。有的时候,我刚进门,还没来得及报单号,店主已经将快递找出来,递到了我的手里。我想,其它的顾客肯定也会如我一样,被店家的这份特别所感动。

这些有人情味儿的小店小铺,在岁月的洗礼中,一定会成为一些人的坏念和精神的寄托。在许多的文学作品里,沿街叫卖的货郎或者胡同拐角处卖糖果的小卖部,在很多的文学作品里都出现过。在一些怀旧主题的视频里,也经常见到几十年前的影像资料,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蹉跎。

在超市的琳琅满目和网购的快捷中,我们更要经常的去光顾一下街边那些长时间经营的小店,让小店的生意维持下去,不为商品,只为我们留一份乡情以及高楼大厦里的烟火气息。在这个格式化的社会生活里,我们失去了太多了烟火气息。

每个人回到老家,沿着曾经熟悉的街道,追忆儿时的欢乐,勾起心里的那份纯真。但也有的人,已经回不到过去的地方和过去的记忆,村口的大树,村旁的小河,被大超市、写字楼代替了,也抹去了几十年的记忆了。

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,小店的纯真总能温暖到人心,那份温暖是用钱买不来的。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743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