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书店在一个地方营业一段时间,总会给人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。昨天,有好友在微信里吐槽,与孩子运动结束后要去如是书店看会儿书,来到门前却发现这个书店关门了。这个书店关门,在本地的媒体上热闹过一阵子,不过,曾经留给读者的美好时光比新闻更长久的在他们的记忆里。今天早些时候,朋友截了一个书店关门新闻的图片发在朋友圈里,并留下了下面的文字:
如是书店关门了,我特别不舍,它开业那天,我办了一张卡,一眨眼时间,正好陪伴了姐姐的成长。本想让弟弟继续去泡如是,结果关门了。
书店里有很好的读书氛围,即使是去购买文创用品的顾客,也是以淘书的心态在货架前移步;多数人还是坐着、站着、倚着读手里的书。如果能用相机拍摄下来,一定能成为督促读书的好素材。
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,在每个人的身上意义是不相同,对我来说,经过那里时,一个打发时间的去处;对于微信里那个好友的意义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地方;对有些人来说,也可能是找回信心的港湾(书店关门,有的读者说起的事)。
我觉得,一家实体的书店,不应该只是提供图书的地方。现在的实体书店实际上是迎合了“读者”的读书需求,也就是满足需求,却没有几家书店去开拓阅读行为。当我们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时,对于实体书店来说,顾客也会越来越少,何况还有网上书店的冲击。网上书店只能提供便宜的书籍,至于读者之间的互动及各种读书沙龙活动,网络上的比不上现实中的。假如实体书店能将这些活动组织起来的话,那么,书店也就成为那个区域的文化中心,比之于满足读者的购书需求,意义要深远的多。
即便是有些书店增加了新的商业功能,比如咖啡、花店等,这些也是建立在读者数量的基础之上,只不过是充分挖掘进店“读者的价值”罢了,读者数量减少了,可挖掘的人数减少了,可挖掘的深度也会降低不少。
在微信里订阅了几个书店的公众号,无一例外的,在文章的内容里依然以传统的、无人阅读的新闻为主,在我们口口声声说没人看传统新闻内容时,这些书店依然在发布这样的内容。而这些内容并不会成为书店吸引读者的切入点。
从我自己去书店的经历来说,像去那里第一时间找一本书,然后看看那本书,如果合适的话当场买下来,然后趁着对书的喜欢去阅读。在书店里,除了那些蹭读的顾客,相比将实体书店当作“试衣间”的也不在少数,实体、网购,一本书能差不少钱。
实体书店,应该发挥人文的作用,开启读书沙龙类的活动,用读者的分群活动,提升实体书店的人文情怀,让实体书店成为周围社区的文化中心,而不是一个书架的仓库。
书店对外讲情怀,说到底依然是商品的买卖,商品就是书,对于书店的经营,从宣传上却不如一家健身房。健身房的经营也是区域性的,然而健身房却敢于去开拓市场,实体书店应该向健身房学习,开发属于自己的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