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聊什么 0303

每次谈到聊天的话题,总会让我想起在星巴克的那一幕,几个年轻人围坐在小桌前,研究公司模式以及产品的市场化运作…相比于他们,我们的很多聊天都是在各种抱怨里度过,即便是在假期里。

我时常在博客里谈读书沙龙的话题,就是想让大家从无聊的闲谈里解放出来,用那么一小段读书沙龙的时间替换掉闲谈,甚至是让人得不到好心情的抱怨,认真的做一件让人积极的事情,即便是没有收获,也总比在消极的氛围里强一些吧。

《霍克尼论摄影》是一本记录聊天内容的书,有点像是访谈的形式。作者时常与霍克尼约谈摄影与艺术,并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,便成了《霍克尼论摄影》。集结成书的谈话并不像常见的书籍那样有完整的体系,谈话可能天马行空,即使有中心思想,也总能聊出别的内容来。就如几个人在一起聊某个话题,一个人想出了一个点子,其他人能很快的让这个点子饱满起来,就有可能成为可执行的方案了。

到底有哪些人在认真的谈论问题?平时,我们见惯了嘻嘻哈哈,促膝长谈没有经历过,不知道月光下的两个人到底聊了些什么,但我们知道,有这么两个人在一起肯定会很深入的谈论。

回家过年,对年轻人来说,亲戚们说是走亲访友,可边磕着瓜子边谈论的多数是东家长李家短,那些流言蜚语在一桌一桌的酒席中流传开来。听到这些话,轻易不要去说“那是别人家的事,与我们无关”,否则,你就可能成为下一个流言。这些无聊的聊天,耗费了时间,将一种不良的情绪在人群里散布开去。

有些人将聊天当做办事的平台,一些聊天的确有这么一个功能,特别是在酒桌上,一杯酒几句话就可能办成一个事。但在酒桌上,想要研究一个问题,可能性是不大的,一般在开酒之前敲定事情,然后省下大把的时间喝酒,借着酒将事情进一步敲定。可能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是这么定出来的。

聊天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,有心之人在这个平台上察言观色搜罗有用的信息,说者无心听者有心,在不经意间,有些问题进入某个人的信息库中。言多必失,在一些场合,总会遇到话不多的人,这样的人以听为主。这也算是一种混社会的方式,与性格有关,也无关,他们可能性格开朗,但在场合上能用“工作的标准”控制自己说的欲望。

阅读的时候我们说要思考,其实在聊天的时候也需要思考,不经大脑随口乱说总会出现口不择言。一般人,说错了话、说多了话,不会总结,话依然多、依然错,就如小学生做错题,不纠正以后依然错,就变成不会做。不会聊天,一直不会聊天。

读一本书,开头晦涩,眼见不是自己喜好的书,可是艰难的逐字逐句的读下去,发现这本书也是挺有意思的。这就是阅读的时候进行思考了。聊天也是如此。

如果你这不适合聊天的话,少讲,多动手去做点有意思的事。每次谈到聊天的话题,总会让我想起在星巴克的那一幕,几个年轻人围坐在小桌前,研究公司模式以及产品的市场化运作…相比于他们,我们的很多聊天都是在各种抱怨里度过,即便是在假期里。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664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