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里有什么?你是否有一个包?

以前在论坛时代,有些话题来自于“包里”有什么,将包里的物品平铺开来,展示给大家看。不知道现在这个玩法是否依然在继续。

包里有什么?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再背着包,包里的物品都给简化了,简化到只剩下一个手机,如果有一天,在人的身体里植入芯片,人真的可以出门什么也不用带了。

女生好像依然要背着包,现在女生对包的追求热度还挺高的。想来也是,补妆的化妆品还无法虚拟化,仍需要唇膏。相机的滤镜依然无法改变现实中人的容颜。

施瓦辛格有一个电影(忘记叫什么名字),影片中,小男孩对施瓦辛格说,他们是在电影情节里,周围到处是美女。

有人说直播带货将路边摊带到直播间里了。因为有滤镜,直播间里遍地是美女,这是不是也属于电影的一个范畴呢?虚拟世界,虽然带着现实世界社会的情节,而虚拟的世界仍然不是真实的。

为了现实生活的美好,我们对物质的需求却来自于虚拟世界。网购是将虚拟变为现实,虚拟将实物链接起来:将商品进行描述、拍照变为虚拟的符号,根据虚拟的符号,我们下单,得到实物的商品。

虚拟世界的秩序感来自于现实世界,却又脱离现实的世界。在网络上,语言变得的有攻击性即是表现。网络有自己的语言与符号,一句话写在书中,因为有意语境,这句话有明确的含义;当一句话冷不丁的冒出来,变成了鱼刺,有了攻击性。微博里的留言时常变成相互攻击的语言,原因在于,说话的人将合理的分析省了,看到留言的人不一定要沿着别人的思路去思考问题。

每天,有无数的人傲游于网络,却未见有人写出网络漫游记这一类的书,现实里,人们仍然将现实的世界搬到网络上。有空的话,去读一下《旅行之道》,在没有网络的时代,旅行家们将旅程变成了书供人们去虚拟体验。在《旅行之道》中也有一个例外,作者在《旅行的壮举》中介绍了澳大利亚女孩杰西卡•沃森将环球航行的过程分享在博客上。

如果有可能,现实的旅行家完全可以将旅程通过直播的形式分享。《楚门的世界》是一个大直播的平台,出门是直播的网红,可楚门并不喜欢做网红,当他走出直播间的时候,全世界为他欢呼。最后的结果,竟是大家心中所想的。真正的有了网络直播后,人们却蜂拥而入,都要去做网红,让全世界都看到自己。

我们在谈摄影的时候,说相机是世界的眼神,有些武术家说器械是手臂的延伸,也就是说,人们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能力,所有的工具都是自我能力的延伸,依然是工具。

有没有可能,在某一天,有些人用工具完全取代自己的能力呢?目前可知的主动替代自我最明显的例子是整容,完全放弃。

在人身上的任何的改变,前提是人的存在,人需要视觉、听觉、味觉…那些延伸的工具才能发挥作用,如果延伸的工具成为主角的时候,人便不再是原来的人。

现实世界是人所离不开的,也是人太容易得到的,所以,人想着去寻找新世界,而完全忘记,如果现实没有世界,虚拟世界也同样不会存在。比方网购,方便也好,快捷也罢,它并不会让一粒种子发芽,也并不会在人悲伤的时候给予一个拥抱,它只不过牵强附会的赖在现实世界上。

人离开网络能活。

网络是现实的延伸,是社会发展的工具,它是人类所使用工具中的一件,当网络发展超越现实的时候,就如同人剜去双眼装上了一个相机的镜头。

对个人来说,网络是可以借用的工具,将网络用在恰当的地方,沉迷网络的人很容易辨别出来是神情恍惚的,那是离开现实世界人的特点,跟丢了魂儿一样。

网络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吃的,我们仍然要找一块肥沃的土地撒上种子,用阳光雨露让种子发芽获得能被身体感官捕捉到的食物。

当人开始使用工具后,生产效率大大提高,有了安全的保证。我们的网络能帮我们提高生产效率吗?对个体来说,未必,反而有很多职业因为网络的存在而失去了闲暇的时间,996。

社会的发展依靠整体的力量,在有些人沉迷网络的时候,这个世界的大部分仍然活在现实当中。虚拟世界仍是少部分人的生活。也许,城市里的人被所谓的潮流裹挟着往前走,我们应该经常停下脚步,思考一下,是否该停下歇一歇。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721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