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媒体背景下的行万里路

最近,一直在某平台上发布骑行、摄影、读书的内容,吸引到的读者数量少的可怜。偶然发布了一个编制毛衣的视频,没想到,一下子将浏览量提起来了。通过编制毛衣的标签,发现这也是一个内容领域,也有着广泛的手工达人。

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浏览会被记录下来,然后通过算法将其它相关类别的内容不断的推送给你;我们如果不在意这件事的话,就一直处于某一个标签下的事件当中,时间久了,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。
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里的“行万里路”在过去包括现在,大家认为的是空间上移动,从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,看到不同于目前所处环境的事物。

如果从看的角度来说,我们的眼睛完全实现了可以看世界,甚至是看宇宙的目的,网络的发展,让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任何的地方。

在推送机制的作用下,我们目光可以触及更远的地方,却变得狭窄了,网络给我看到的只是某个关键词的情景。比如,我们说喜欢骑行活动,网络会推送给我们地球另一边的骑行,骑行之外是“见不到”的。

如何打破推送机制的僵局?需要我们有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探索精神。

自媒体背景下,我们要如何行万里路?
打破“标签”的僵局,顺着标签的足迹,不断的延伸标签的种类。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前提,有些人习惯于推送的信息,长时间的沉迷其中,这部分人是推送机制喜欢的读者类型。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1162

留下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