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年回老家过年,发现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变化,物质的,包括文化的。下面,是我对农村自行车骑行的变化:
第一阶段回老家过年,说起骑自行车,大家用异样的眼光看我,自行车有什么好骑的?也就是大家认为的有力气没处使了。
第二阶段回老家过年,开始有人问我有些问题,自行车真的很贵吗?这可能是从短视频平台看过的,也可以看出,受视频文化的影响,他们也在或多或少的了解自行车文化。
第三阶段回老家过年,有人开始将骑行的结果与有些事情联系起来了,比如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胖,立即有人抢着帮我回答“他一直坚持骑自行车”。
农村也在慢慢接受“骑自行车健身”这件事。
今年回老家过年,遇到几个得了心脑血管的本姓人,有的还是抢救过来的。
老一辈的生活习惯、饮食习惯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比较普遍,他们需要体育健身了。
体力劳动并不会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的作用。
比较好的现象是,在农闲的时候,村头村尾开始有坚持散步村民了,上坡下坡,也算是运动强度了。
农村的体育运动氛围还是需要引导、指导。
但并不是说,只号召,他们需要有人带着他们去做,就像广场舞一样。
人,只有在生病了才想起身体健康。
大家都知道,有规律的骑行对预防、环节心脑血管疾病是非常有益处的,而且可操作性很强,且具有趣味性,门口的马路就是运动场。
可以说是对身心皆有益处。
城市里的运动自行车骑行较普遍,而农村还只是停口在交通工具的层面,虽然农村里有非常便利的骑行环境。
文化下乡,不只要有软文化,那里的人更需要具体的、可操作的活动,由做一件事带动软文化的发展。
农村文化生活,如果有了自行车骑行,该有多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