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公里,带着孩子去徒步

上次是带着孩子进行了26公里的自行车骑行,孩子挺高兴。虽然我也很享受骑行,可是却不能满足我的摄影爱好,骑上了自行车会一直蹬下去,中间除了必要的休息,其它时间都是在自行车上的。既然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参与度这么高,我又想到用另外的方式进行户外运动,徒步。

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孩子的时候,孩子开口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“去哪里徒步?”我选择的路线是附近一个河心公园,也就是一条景观河,河边修筑了可以步行的小道,河中植被茂密,景色还是不错,而且远离交通,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。

孩子听后,对这个徒步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。

因为这条线路在居民区内,补给条件是很便利的,也不用带很多物品,每人带一瓶水和一点小零食即可,而且路程也不长,属于饭后散步的强度。为了增加徒步的氛围感,孩子还是要求背着背包的,仪式感很强。

大人们参与的徒步,有自虐、精神生化的情感因素在里面,小孩子的徒步是一种探寻,他们不在乎走过的是什么路,更在意路上有没有小甲虫和其它别的小动物。孩子的背包里除了为徒步准备的物品外,还有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,那是随时准备捕捉看到的小甲虫的。

大人看景色,孩子在草丛里搜寻,紧盯树干上每一处异样,那可能趴伏着一只可爱的虫子。所以,我们的速度并不快,孩子也在这棵树和那丛草的追逐中不断的前进。也许是因为天气炎热、时间尚早等,并没有发现虫子的踪迹,孩子的理由是被附近的孩子给抓光了。虫子能被抓光吗?孩子的想法总是与大人的不同,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。

看到孩子没遇到虫子,脸上带着些许失落的表情。

河边围着很多钓鱼者,看他们静如雕塑的样子,也不知钓上鱼来没有。走到跟前的时候,我们会偷偷的瞄向钓者的水桶,几条干巴的小鱼在水面上漂浮,这也够钓鱼者在朋友圈炫耀一番吧,至少还有收获。

就在我看水桶里的鱼时,孩子发现一棵树上有一只黑色的甲虫,连连扯我的手,让我给他抓过来。顺着孩子的手指,我看到在一棵柳树的树干上趴着一只水牛,一动不动。我屏住呼吸,小心翼翼的靠过去,一把将水牛捂在树干上。水牛有一对强劲有力的前鳌,被它咬上一口可了不得。捂住水牛,在它找到我的手掌之前,我捏住它的触角,将其提了起来。这下跑不了了。

见我抓住了水牛,孩子拿出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子,扭开盖,我将水牛塞了进去。这下,水牛跑不了了。

孩子晃动着瓶子里的水牛,眼睛里、表情上尽是欢乐的符号。我明白,只此一只水牛即可让孩子为此次徒步盖上一个“快乐”的印章。接下来,孩子依然在追逐着虫子的踪迹,后面再也没见到过一只。难道,我们抓住的是河道里唯一的一只?

孩子在寻找自己的快乐,我则可以端起相机拍摄我需要的相片。一趟户外徒步,满足了所有人的爱好。孩子对我的拍摄也是很配合的,当我要拍摄他的时候,孩子干脆的问在哪里拍等等。要是日常我要拍摄他的时候,孩子往往会送给我一个白眼。

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孩子与父母的关系,是千真万确的,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亲子活动是建立在双方快乐的基础上的。就如此刻,虽然我与孩子关注的事情不同,但快乐却是相同的。

徒步的强度不大,因为气温高,我很多次的问孩子渴不渴、累不累,孩子小手一挥,一幅“小意思”的表情,已经没有了在家撒娇耍赖的影子。

在家里,要求孩子去小提琴,孩子没有拉琴的兴致时,对家长来说,犹如一股热血涌上头顶,即将要破壳而出。通过这次徒步,我想,在未来的两三天里,孩子做一些学习上的事情时,会动力满满的,因为有了这么一只虫子,这只虫子一定会放在孩子认为最显眼的地方。

前后两次带孩子参加户外互动,孩子对不同形式的活动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。徒步结束后,我问孩子,骑行和徒步更喜欢哪一个?孩子说更喜欢骑行。如果不考虑摄影,我也更喜欢骑行多一些。筹划一下时间,应该再来一次爽歪歪的骑行。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744

4 评论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