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意的销售模式与销售的渠道

与多年未见的同学在一起喝茶,聊到做生意。问,卖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是否合适。这个生意已经不是新鲜事了,多年以前就有文章介绍过这个产业,但我从来没有在现实中见到过卖这种产品的商店。朋友问的这个问题,是颇难回答的,一般人都想对此类问题进行咨询,想要得到一个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。

在考虑这类生意的时候,并不在于生意本身,这些生意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结果,就如我对同学说的,考虑一下手里的资源,是否有渠道将这些邻过期的产品卖出去,或者,能够找到适合这种生意的销售环境。记得听人说起一个生产火柴的工厂,也许提到火柴,很多人都要忘记有这种生活的产品了,可是,这家工厂每盒火柴只能赚几粒钱,年产值却很高,因为并没有几家工厂生产这种产品;在较大的市场里已经不再需要火柴了,而火柴的需求还是存在于市场的,所以就变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了。

还有就是现在的SEO,好像曾经做搜索引擎的人都去搞短视频了,但是,网络上依然存在对问题的求知,一些行业里仍然有需求的,当大家都离开SEO的时候,SEO仍然有用武之地的。

基于此,我们仍然可以使用过时的技术,反而会获得这个市场较好的流量。生意也是如此,如果我们手里有相应的渠道或者资源,生意也就没有好与坏的区别了。

有一个朋友,不喜欢与人闲聊,总想要与人交流一些“有用”的问题,不知道怎么才能算是“有用”的问题。我却觉得,许多问题的解决,正是在闲聊之中。往往是无心提到的一个问题,会帮人解决大问题。

当与一个多年的朋友闲聊时,能够获得许多的新信息,这些信息与就有的信息交织就会产生新的信息结果。

话回正题,人们虽然都在说“不断学习”,而学习的知识真正能起到的作用是局限于某一个范围内的 ,也就是说,我们会选择与“我”相似、容易接受的知识,或者是我们专业的知识,积累下来而让我们更加的专业。在专业之外,我们也同样会有一个兴趣爱好。我们会不计回报的在兴趣爱好上进行投入,因为兴趣爱好并非我们的特长,也不太容易融入专业的圈子里,这个时候,有些人就会将兴趣爱好当作“专业”,很多人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。用兴趣爱好当作专业,三思而后行。

话题回到开头,在与同学聊生意的时候,在说每一个建议之前,我都要提到我的理解。因为,我并非专业的生意人,在做生意上,有很多东西并没有去实践。

在同学们聊抖音上卖当地土特产时,我想到一个卖崂山茶的有意思的经历。

老婆怀孕的时候,在楼下跟邻居们聊天,老婆手里带着家里的崂山茶。邻居们见到后,劝老婆不要喝崂山茶,怕有农药。老婆说,这个茶叶是自家种的,没有农药。邻居们听到这些话后,将那次炒制的茶叶全都抢光了。

还有一次是甜晒鲅鱼。

自家晒了一批甜晒鲅鱼,准备送给同学朋友。挂在屋檐底下的鲅鱼挺好看,就用相机拍摄了下来。老婆看拍得不错,就发在朋友圈里,哪知道,有人来问卖不卖。我们说是自家晒的,不卖。越是拒绝,越要买,即便是价格比外面贵也要卖。

上面的这两个例子,并非我们在玩“惜售”的把戏,是在不经意间做成了生意。

后来,思考了一下,也许这就是有心栽树树不活,无心插柳柳成荫,并且是我们的周围实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市场,平时没有发现罢了。也许我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销售的渠道。

再回到开头的卖邻过期产品的话题上来,同学对邻过期产品的销售对象是很明确的,市场有需求,但也要去培育,也许,目前没有市场,经过运作会培养出销售对象来。但同时,根据人群的特点,有些东西却又是无法逾越的,比如有些人不会考虑去购买临过期的高品质商品。

最近这段时间,发现大家对投资持着谨慎的态度,对于有些市场来说,这肯定是避免受到损失的一种态度;与此相反,有些人却在积极的寻找机会,试图扭转当前的经济局势(自己的经济局势),就拿这两种态度来说,并没有正确错误的区别,因为任何一种方式也都有优势与弊端。经验的积累与分析能力显得尤其重要。虽然没有通过合适的场合进行系统的学习,但是反思的习惯一定要有。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635

10 评论

  1. 侧面也说明,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多扯淡,我们老家县城是香瓜产地,几乎家家都会给香瓜打催甜的药,你不打就卖不出去,这个事情思路可以辐射到所有食品行业。315只有一天,而364天这些事情几乎都没人去管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