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这一生,需要认真读几本书?

我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,拿到的多数是我们喜欢的,随着手里的书越来越多,可以说我们手有了许多喜欢的书。在读过一本喜欢的书后,我们仍然再去寻找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;在我们喜欢的书里面,也一定会有基本最喜欢的书,这些最喜欢的书,可能就是我们需要认真阅读的书。

喜欢的书,并没有标准,也许你所喜欢的书,却并不是别人也喜欢,每个人对书的喜欢是有个体特征的。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有“必读书籍”的书单,也许,我们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这些书,现实却可能是我们并不喜欢这些书。

喜欢是一种对比。在有趣味的和没有趣味的两本书的对比中,我们可能喜欢有趣味的书多一点。两本对比的书,就要看哪一本能够符合我们的“需求”,作为书籍,其本身就是“一味药”,有其特有的功能,我们需要某一个功能的时候,会在同类型功能的书籍里面对比寻找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的,就如夏天,我们要买一件凉快一点的衣服,在众多的凉快衣服中,我们会对比寻找符合心理要求的。

喜欢是一种感觉。一本书为什么好?另一本书为什么不好?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,很多时候依靠的就是一种感觉。如果说要你讲一本书为什么好,你真能抓住书的重点来反驳另一本书的不好吗?这种能力不是一般读者所能掌握的,在选择书籍的时候,“顺口”的感觉依然占据首要的位置。

至于那些非读不可的书,最好不要过分的去纠结,那些书单只不过类似有目的的商品推送,还真不见得是你喜欢的书籍。读书,要有自己的阅读方向,有目的的去阅读,如果阅读的方向不明确,就要被那些“必读”书单套路,杂乱的阅读一些组合的文字而不是知识的体系。

一个人到底要阅读哪些书?要读多少本?这是一个伪命题,人生有长有短,有些人注定不能达到一定数量的阅读,同时,也并不是说非要阅读某些书才是符合某种人生的需求,阅读是认识与知识的再加工,没有人说一个人一定要学习多少数量的知识。

一般的读者,喜欢阅读轻松一些的书籍,比如我手里的一些游记类书籍,这些书籍都是大白话,不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础,也不用过多的思考书中的内容,属于娱乐类。还有的书籍是知识类,需要仔细研读,比如我手里的哪些摄影技术类书籍,不仅需要读透,还要按照步骤去模仿学习;另外一种是纯知识性的书籍,比如各类的美学读本,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,阅读起来是很困难的。

当我们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有些书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,书中的知识引起我们的思考,影响到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,这些书就是我们的必读书目了。

手里的书,我感觉,每一本都需要认真去研读,或许,我们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会浪费掉一本书,拿到我们手里的书,都是应该是我们的好书,要不然就不要去阅读,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书。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743

6 评论

  1. 每个年龄段,每种心态下喜欢的书都会不同,“最喜欢”这个标准确实不好确定。但人生需要持续的阅读,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灵魂,以便在需要之时知道那本“最好”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