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 [ 摄影 ] 笔记(图文)

000—前言

正午的阳光格外的灿烂,透过玻璃窗照射在屋内,给桌子上的物品拉了一个长长的影子落在地板上。这是冬日里的一个日常的中午。冬日中午的阳光是有魔力的,你如果恰好从户外进到屋里,阳光会将你照入梦乡的。

冬日的阳光也是一支涂料,在地板上,在墙上随意的画着,地板上、墙上便有了花的影子、杯的影子、水果的影子,看到这些影子,忍不住要拍下来,虽然只有影子。

北方的气候,四季明显,流转起来就跟翻书页一样干脆而分明[摘自《旅行之木》星野道夫/著 原文“四季的流转就跟翻书页一样,干脆而分明。”]。在每个季节里都有每个季节的花、食物…还有每个季节的生活节奏。

四季分明让人明快,有分寸,有一条时间的节奏线,线这边是春天,线那边是夏季……

北方的冬日,有什么特点呢?

厚重的衣服?每日的白菜?还是随便的白汽?反正,有很多。

相机可以抓住哪些呢?我要试着去做。

001—北风

居民楼的单元门一般设计在楼梯的背面,给住在楼里的人多留了朝南的空间,也给冬日北风留了一个后门。北风刮起,单元楼梯便成了一个巨大的烟囱,当人站在楼梯里的时候,能够感受到强劲的风向上翻腾的力量。不仅如此,伸手去推房门,一推,不开;再推,还是不开,像是有人在门口堵着门。

明白过来,风在外面抵着门呢。

户外,呼啸的北风如同雄鹰在楼宇间穿梭,追逐着裹着棉衣的行人,一阵风经过,身子单薄的行人被扯一个趔趄。风则吹着呼哨直上云霄,去追赶云朵了。

郊外,风不停的戏弄着干草,惹得干草们哗啦啦的抗议着,对着天空扔出叶子发泄着对风的不满;干枯的枝丫则发出嘶鸣声的警报声,告诉麻雀躲好了,别被风发现了。

海边,波浪拍打着沙滩,一下、两下,风吹着波浪,波浪依然一下两下的拍打着海岸,泄了气的风,沿着海面向远处奔去,等它再回来的时候,可就是春天了。

阳台上的花盆嗡嗡的向着,一晃一晃、一颤一颤,生怕它掉下楼去。打开窗,将花盆靠墙角放好。也许,花盆是窗外唯一能证明风的存在的器物,楼太高,下面的灌木类绿化的植物看不出风到底有多大。

从窗外缩回脖子,被风这么一吹,突然想吃火锅了。

 

002-白菜

从来没有在今冬这么彻底的吃白菜。以前吃白菜,都是搭配着吃,这顿吃白菜,下顿吃土豆。不能这顿吃炖白菜,下顿吃拌白菜吗?加上海蜇,是一到很爽口的菜。好像人们对花样的理解是种类而不是方式。

每到白菜收获的时候,总会得到来自亲戚们送来的白菜,收每家两颗,厨房就放不下,也不扔了,再分享给另外的亲戚朋友。

白菜差不多是“百搭”的菜,而且非常的提鲜,比如将虾与白菜一起炒,炖豆腐,萝卜炖虾,白菜心拌海蜇,火锅的菜品,包饺子、包子、锅贴、水煎包,腌咸菜,等等。如果真的将白菜的所有做法拿来,肯定要吃很长时间。

也看到有人吐槽,北方的冬天,天天吃白菜,菜品单一,做法单一,真能让人得了厌食症。

白菜的叶子煮到火候了,便成了冬天驱寒的珍品了,特别是天气特别冷的时候,用白菜炖一锅豆腐,抱着碗呼呼啦啦的喝一碗,所有的寒意全没了。

在北方的农村,冬天时,家里不仅有成堆的煤、柴,还有成堆的白菜,那是为整个冬天准备的。过去,市场上的菜并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,就是靠着白菜熬过冬天,现在,你依然能看到有些人买白菜时,一下至少要几十棵。

003-赶大集

具有乡土气息的大集,从年头到年味,都有,一般,中间隔五天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年集,这也在冬季,是农村人置办年货的大采购。赶年集也是最热闹的,2023年,山东做了一波黄河大集的宣传,一波又一波的报道,直到腊月末才结束。

大集上的东西,在哪里都买得到,特别在网购如此方便的今天。而大集上的气息,只有大集才有。许多的人,喜欢去凑大集的热闹,驱车几十公里,只为去人挤人,买几支糖葫芦,比逛商场更有趣。

大集这种乡间的贸易形式,需要沾着泥,有的在一块黄土地上,有的就在泥土路上,露天里,地上铺一块布,放上几把蔬菜,就可以开张了。

乡土大集,最怕规划,给建好了摊位,加盖了遮阳的大棚,变成了城市里的菜市场,大集便丟了魂儿,没有了乡土气息,便不再是大集了。李村大集,热闹了百年,自进了大棚,便没了生气,反而让周边村镇的大集热闹起来。大集,需要泥土味儿(搬迁后,好久再没有听到李村大集的信息了)。

在年关,去赶一赶大集,特别的有年味儿,只有大集才给我们准备了过年的传统。

004-灌肠

天气渐凉,外面有了冬天的迹象,树头的叶子早已落光,用条条的藤条般的树梢装点着高处的风景,如果将高处的树梢反转过来,就如墙上留下的墨汁。没人会再去拍树梢了,拍下来的总是萧瑟的感觉。

高处,也不是没有风景。窗口的栏杆、屋外的铁架、树上系着的绳子,挂满了香肠,殷红色的香肠静静的挂在那里,帮着点缀冬季。

超市柜台上,买肉、绞肉,排了老长的队伍,这是在为灌香肠准备原料呢。有了机器,省了人力,不用在菜板上叮叮当当剁肉了。

冬季灌香肠是何时因何事兴起的,无从考证,在现存的过年的习俗里也没有灌香肠的表述,也许是人们的生活好了后为年俗又增加的一项新内容吧。

亲自动手制作美食,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,满足于丰衣足食,新鲜的肉,加足了调料,灌进肠衣里,挂晒在一眼就能瞧见的地方,如同沉甸甸的麦穗,让人心里踏实。

将香肠切片,装进盘里,放进锅里,蒸熟了,每一片都透着油光,调料激发出的肉的醇香在舌尖翻转着,抿一小口白酒,压一压油气,只留下幸福的回味。

005-海蛎子

在所有的名称里,我还是喜欢这个“海蛎子”,顺口,也带着它的出处。其它的,要不说了别人听不懂,要不就是太绕口,说了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了。

海蛎子,这个带壳的海鲜可真是易保存,天寒地冻,装进蛇皮袋子,扔在院子里好久,蒸出来,依然鲜美可口。

现在市场上的海蛎子,个头越来越大,吃着也挺鲜,只是感觉少了点什么。

那年夏天,吃火锅,老板推荐了海蛎子,说是亲自海里挖回来的。

海蛎子下锅,品尝,味道的记忆回来了,原来是海蛎子的品种变了。

海蛎子的吃法有很多,蒸熟了,最直接的海鲜味道。继而,海蛎子炖豆腐,也是冬天暖身子的菜。去厦门的时候,当地有一个海蛎子的美食叫海蛎煎,主料是海蛎子和鸡蛋,曾经站在街边偷学过,回来后把这个事给忘了,现在更是记不起来了。

冬天的菜品,最好是汤为主,天寒,需滋补,汤特别重要。海蛎子正好能给各种汤提鲜。去海边时,有些礁石上附着密密麻麻的海蛎子,那是野生的,味道比市场上的大个头海蛎子好多了,前面我提到的在火锅店里吃到的海蛎子,就是来自于海边礁石上的野生货。以前,住在海边的人常一手端着瓢,一手拿着小鹤嘴锄在海边礁石上挖。如今,那个情景再也看不到了,好品质的海蛎子,就那么一片一片的趴在礁石上,当作一个海景了。

006-甜晒鲅鱼

冬天,去海边的渔村逛一趟,你根本看不到几家人在院子里晒香肠,那些应该挂香肠的地方则挂着一条条的鲅鱼,在我们的地方话里,这叫甜晒鲅鱼。

秋天的鲅鱼,祛除内脏,沿着鲅鱼的脊背将鱼剖开,用海水洗净,撒粗盐静置,然后挂起来晾晒,一般3-5天即可完成。

甜晒鲅鱼的吃法也很简单,切块洗净,放上葱姜,倒点酱油,放到锅上蒸熟了,就能很美味的吃。据很多吃过的人说,家里嫌海鱼有腥味的人,也吃得很欢实。

一个南方的民宿主用南方的辣做甜晒鲅鱼,也别有一番风味,这也可以看出来,甜晒鲅鱼没有做法的限制。

过年的时候,这个甜晒鲅鱼与豆腐炖成一道菜,借谐音叫“豆腐鱼”,是一道广受欢迎的菜,绝佳的下酒菜。

因为中央电视台播过甜晒鲅鱼,所以,甜晒鲅鱼的销量猛增,深秋过后,满大街都是晒甜晒鲅鱼的,借短视频,在本地也出了几个网红。

制作甜晒鲅鱼是一个手艺活儿,也要掌握“火候”,有外地的朋友跟我要去“配方”,想自己做,做出来的只有咸盐味。

在没有冰箱的年代,勤劳的人民用各种特有的方式将事物保存下来,便有了腊肉、甜晒鲅鱼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。问题是,这些古老的食物加工方法,是否能够传承下去呢?

 

后记:在我想到“冬日摄影笔记”这个写作的方向后,离春节已经很近了,翻翻手里的相片,比想到的冬日事物要少的多。那就将这个题目先放着,来年冬天的再来续接这个故事吧。2023.1.21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563

3 评论

  1. […] 过年的晚上,朋友圈里尽是晒年夜饭的。作为沿海城市,海鲜是少不了的,鲍鱼、大虾、海参是基本配置,然后是各种鱼。肉类也不少,包括年前亲手晒出来的香肠(在《冬日摄影笔记》里有一段文字是专门写晒香肠的)。市面上的那些能吃的食材也就那么多,能被选中拿到年夜饭上的也不多,年夜饭的同质化也挺严重的。 […]

回复 如是乎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