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夜饭上的大闸蟹

过年的晚上,朋友圈里尽是晒年夜饭的。作为沿海城市,海鲜是少不了的,鲍鱼、大虾、海参是基本配置,然后是各种鱼。肉类也不少,包括年前亲手晒出来的香肠(在《冬日摄影笔记》里有一段文字是专门写晒香肠的)。市面上的那些能吃的食材也就那么多,能被选中拿到年夜饭上的也不多,年夜饭的同质化也挺严重的。

在众多年夜饭的相片里,有不少拍的是大闸蟹。沿海的城市,应该是梭蟹的天下。可能是在平时吃梭蟹太平常了,在除夕的晚上换一个口味,吃大闸蟹。

大闸蟹放在年夜饭上来吃,也正合适。年夜饭是团圆饭的,一家人借着吃饭,聊聊一年的时光,展望一下来年的工作,欢欢喜喜,慢吃慢品。而大闸蟹是一个“慢工”,不能大口咀嚼,需要耐心的从蟹壳里将肉剃出来。手上的功夫并不耽误聊天,只是拉长了吃饭的时间。

平时吃大闸蟹也是能调整饭桌节奏的,大块的肉、大碗的汤……呼哧呼哧很快就吃完了,中间来一个大闸蟹,人手一只,噼啪噼啪的剥着蟹,都不舍得用满手的蟹黄去拾起酒杯。

北方的城市里在年夜饭上吃大闸蟹,说明我们的食物的范围越来越广,也说明我们在年夜饭上吃的食物也慢慢离开本土的地方特色,开始走文化融合的路子了。其实,想来也是,我们本地的特色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,在年夜饭上,别处的人也会做一个我们这里的菜放在饭桌上的。

大闸蟹推广最繁忙的时候在中秋节前后,电梯里、车站上、手机里,等等。过了中秋节,大闸蟹的价格也慢慢降温,味道的鲜美却一点也不打折,有些地方的大闸蟹因为气候的原因,要晚于中秋节的,错过了销售的旺季节日,还能赶上人在秋季想要吃肥美蟹黄的需求,在整个秋季,大闸蟹是美味,是礼品,也是话题。

作为北方的人,对大闸蟹文化的理解最直接的印象是蟹的鲜美,不会如南方大闸蟹的产区那样,在房前屋后养着蟹,文化里还有大闸蟹的记叙、考察和研究。

包笑天写《大闸蟹史考》即是大闸蟹的文化表现。我们知道,对于大闸蟹的研究绝不会只此一人和只此一篇,定会是一个体系。只是我等吃货对大闸蟹仅限于口腹之欲,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大闸蟹。

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食物,也必然有名人来为其做广告,黄天荡大闸蟹“金抓玉脐”由来与乾隆皇帝有关;“蟹螯即金液,糟丘是蓬莱,且须饮美酒,乘月醉高台”是李白写大闸蟹的诗……我们吃过的大闸蟹仅限于大闸蟹的肉。

我们对大闸蟹吃的理解是品牌,也只能是品牌,品牌的介绍就是我们对大闸蟹的理解,这个蟹真的是那个湖里产的吗?会不会有产地的人说“某某品牌的大闸蟹还不如我家屋后的鲜呢。”想必,一定会有这些道理在里面的,因为,我们最熟知的一些商品也会存在这个问题的。

作为一个吃梭蟹的人,对海里的蟹子理解更深刻一些,也不是没吃过大闸蟹,只是在我们的思维里,还是以梭蟹为主的,说起“蟹子”这俩字,意识里一定是指向梭蟹的,就如一些人提起“蟹子”指向的却是大闸蟹。我想,我周围的大部分人跟我的梭蟹思维是一样的。

吃大闸蟹,我们只有一种吃法,一种可以用到很多水产品食物的吃法。除了这一种,大闸蟹还有哪些吃法呢?南方过来销售大闸蟹的品牌方并没有介绍更多的方法?难道大闸蟹还留一手,非要让我们去产地吃吗?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那可真是太有商业头脑了。不过,地方的特产,对食物的理解更深刻,也懂得如何去加工,深加工的食物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灵魂,是学不来的。

这又勾起人的好奇心了,除了蒸煮,大闸蟹还可以怎么吃呢?蒸煮的大闸蟹让人吃到蟹的鲜美,那其它的吃法呢?会香到骨髓鲜到灵魂深处吗?在介绍黄天荡大闸蟹的文字,有一道菜叫“”,这可能是一道惹得人的吃心痒痒的菜,这是大闸蟹不会告诉我们的。馋这道菜又能怎样?也许在机缘巧合的时候,我们会在黄天荡里吃到这道菜吧。

大闸蟹,作为一道重头的菜端上了最隆重节日的餐桌,算是一种文化的“包容”吧,也许,在极短的时间里,大闸蟹会端上更多人的除夕餐桌。

花鼓不花
花鼓不花

本博作者

文章: 573

2 评论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